English

谁是下一支书业生力军

1999-10-27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赵彤宇 我有话说

施诺“我希望,中国高校的出版社早日突破目前的瓶颈,以寻求未来更大的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理事长彭松建说。这位在高校出版界服务多年的业内精英认为,如果高校出版社要在未来的出版市场上逐鹿问鼎,就必须从现在开始考虑自己的发展思路。

彭松建的想法正是日前召开的第六届全国地方综合性大学暨部分重点高校出版社工作研讨会的主要议题,与前五届相比,此次由河北大学承办的会议更关注未来的发展。

全国18家大学出版社的26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对那些影响和制约大学出版社发展的问题,参加会议的代表们进行了认真坦诚的讨论。多年的积累,虽然使许多高校出版社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码洋的多少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在资源利用、信息沟通、内部结构、经营管理方面,一些问题并没有解决。面对未来书业的竞争,只有对现今遭遇的难题认真考虑,才有机会让我们争取到更大的市场份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王霁社长说。

目前,中国高校出版社大约有100多家,成为世界上高校出版社最多的国度。从发展历史看,中国高校出版社短短20余年的历程无法与从15世纪起步的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相比,但在中国,高校出版社的发展速度与中国的经济发展一样,获得了令人惊奇的速度。有许多出版社的码洋突破了亿元大关,甚至由于出版社的成功,使其所依托的大学再度让人们关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正是这样一家,1998年,他们的码洋已经超过了两个亿,在高教类图书的运作方面积累了深厚的市场经验。

同其它出版社相比,高校出版社有着自身较为突出的优势:从选题到著者,因为依托大学,可以获得丰富的出版资源;由于拥有众多的学生,因而有着相对稳定的市场。不过,仍处于成长期的一些高校出版社由于来自内部与外部的冲击,目前陷入了两难的境地。王霁社长说:“在新的形势下,大学出版社内部的竞争加剧,各高校社之间的拼杀内耗了行业的小部分实力;从外部看,大学出版社和社会上的出版社竞争也日益激烈。受专业分工与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高校出版社在竞争中将有可能处于劣势。在发行上,主渠道的垄断与二渠道的盗版更使高校出版社可能遭遇众多困难。”

如同整个书业处于中盘薄弱的困境一样,高校出版社也在发行及信息沟通方面存在障碍。一些业内人士提出,应在全国各高校校园内建立共同的区域市场发行网络与信息传递网络。有关人士认为,这是一个“双赢的市场战略,能有效地帮助全国的高校出版社开拓市场”。

另一些高校出版社则认为,这不过是寻求规模效益的一个“突破口”,从现状上看,强强联合、兼并合作已使中国出版业出现了几艘大船,但高校出版社的定位与性质,将使它们很难与地方出版社联合,要同几大出版集团竞争,大学出版社有必要组成一个自己的舰队来抗击外来风浪。有关人士指出,随着中国开放力度的加强,出版业也将面临来自国外的强劲挑战;同外来势力竞争,更需要一个具备实力与规模的协同体。从长远的角度说,两极分化的态势将在高校出版业发生:极少数发展完备、有充足资金的高校出版社将成为这个行业内的大集团,占有较大份额;一些中小出版社则仍然专注于“小而精”的模式,靠特色发挥优势,求得生存。

从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况来看,中国出版业现在正处于朝阳产业的地位,每年都有稳步发展。业内人士更进一步指出,大学出版社同样面临更好的发展机遇,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大发展,给大学出版社带来很好的发展前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多种形式办学,也为教育类图书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大学出版社尤其是综合性大学出版社本身资源丰富,生长点多,只要找准学科特点与出版热点的结合处,不难获得良好的收益。多年来的发展,已使大学出版社走出了原始积累的阶段,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实力和基础。

谈及中国未来的出版业,有实力的大学出版社都希望成为这个竞争市场中的一个主要力量。他们表示,突破瓶颈后,沿着可行的发展思路,抓好选题策划、市场营销,运用良好的管理模式,高校出版社将成为书业中又一支生力军。对此,王霁信心十足:“我相信只要我们人气、财气、书气三气并重,在未来的市场之中,将具备良好的竞争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